旅想太多 | 2030的旅行想象(上):身入其境的虛擬旅行

gooutwalkwalk_VR_AR_virtual_travel_2030

過去兩年,我向身邊一些朋友曾提起我對未來生活的想象,雖然多半朋友聽後也僅保持觀望態度,但一些我認為十年後會發生的改變,卻因為新冠肺炎而提早來報到——這長達一年余的疫情加速了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其中也包括中小型企業數碼化、在家辦公,甚至遠距工作開始盛行的新常態。

除了在天上飛的車,這個世界正在醞釀改變的事情,可真太多了。

你一定略有聽聞的VR旅行

無人不知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已經不再是新鮮的科技,讓人們可以在家中就能透過VR眼鏡和配備體驗環遊世界的夢想——無論是上山下海,還是在異國觀光都變得輕而易舉,尤其對忙碌又無法請長假的上班族,以及長輩或是有健康隱憂而無法出國旅遊的人士是一大喜訊。臉書(Facebook)早在2014年推出的Oculus Rift頭戴式VR裝置,而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在2019年與Force Field VR技術公司合作推行一款名為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 VR的虛擬旅行套件,在Oculus網站上僅售9.99美元。

但為何VR旅遊即使博得普羅大眾的眼球,卻遲遲不成主流?對我來說,VR旅遊確實缺乏吸引力,以VR技術開發的軟件畢竟是純虛擬場景,雖然是參考真實場景而開發,但仍然只能讓用戶在虛擬的地球世界做視覺上的旅行——結束後我們或許更會傾向相信這是一場電子遊戲,而不是實在意義的旅行。

國家地理通過VR帶你去北極冒險。穿梭在馬丘比丘歷史之間。

只欠一個溫暖觸碰的AR互動科技

增廣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又名增強現實)技術倒是離我對未來的旅遊想象更近一些。AR科技與VR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各種技術互相輔助而達到虛擬與實境的疊加結合,因此以AR技術開發的旅遊導覽功能會更加真實與生動,像是眼前的藝術品能夠拉近、放大,也可以更加仔細觀察眼前物品的細節。

“活起來”的場景讓我更願意相信親眼所見與真品無甚大差別,雖不至於身入其境,但AR技術至少滿足視覺與聽覺上的享受,再以文字為輔來提供導覽資訊,也兼具互動能力——今時今日已開始採用AR科技的觀光項目主要是博物館及美術館,除了用作有聲導覽,也可用於線上展覽用途,供遠方民眾參觀;有者甚至有互動功能,應用虛擬及實際影像的疊加結合,讓人們彷彿能穿戴上藝術品或以自身面貌取代名畫中的人物,提升體驗樂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IOuHgi7E
博物館迷在家用AR應用逛展,也是很棒的導覽小幫手。

以目前的AR概念,當中牽涉的偵測技術相當多,包括熟為人知的圖像辨識(image recognition)、臉部辨識(face recognition)、GPS定位,還有空間辨識、光感辨識等技術,縱使應用在博物館或美術館這樣的封閉空間上已經是個大工程,短期內這類技術或許還無法普及化並擴大到現實中更廣的空間與範圍。但或許在不遠的未來,AR科技會逐漸成熟呢?

AR科技的偽互動(pseudo-interaction)能力及其相對生動的技術,對觀光取得很大的進步,不失為一個忙碌生活中的觀光旅遊選擇,但我倒始終覺得缺少了一個溫暖觸碰,以及旅程上的那些人情味。

2030年的旅遊想象:在房間里行萬里路

我對十年後的旅遊想象,是希望在AR科技成熟的基礎上,看見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能夠在客廳里的沙發上坐一趟火車旅行,看風景、聽火車汽笛聲的同時,還能聞到窗外花草樹木和海的味道,觸碰舊火車裡的木桌子?或是我在房間里踱步,卻能身入其境感覺自己在瑞士度過冬天,沒有雪落在身上卻能感受冷風,再呵一口氣?

戰爭時期的遠距離戀人或友人,只能依賴書信;後來經歷電報、有線電話、郵件、手機信息、MSN,直到今天的人們能用Whatsapp、微信等即時通話軟件,或是仰賴視訊軟件如Skype、Zoom來維持遠距離的情誼——疫情之下我在房間里不難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會不會有一天,遠方的人們不再和自己有一個熒幕的間隔,伸手就能觸碰體溫,彷彿和對方身處同一個空間。那我想去一趟加拿大網友的家中參觀她的新廚房,蹲下來逗她家的貓咪主子;和遠方的戀人同桌品一杯咖啡,再散步;或是到訪很喜歡卻需要轉機三四次,於是很可能嫌麻煩而從未決定出發的小城市,我會和當地導遊邊走邊聊,忘了我們從未真實相見。

新電信(Singtel)去年為了推廣5G而拍攝的廣告——雖然5G未必能直接帶來這些發展,但影片內容所提到的各種想象卻是我們值得期待的未來。

試想未來當我們擁有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簡稱MR,或是Extended Reality)科技所開發的可視化環境,在三維(3D)及其他技術的加持下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屆時我們甚至可以和遠方的人們在這個“環境”下共存並實時互動,這絕非不可能。

這樣的一天,我想象會在2030年實現。十年後我們再把這一篇翻出來檢閱一次。

對這一篇意猶未盡?

旅想太多 | 2030的旅行想象(下):Remote Working遠距工作旅行不是夢(待解鎖)

旅想太多 | 旅行的意義和無需意義

依然想去真實的博物館/美術館走一趟

越南 | 胡志明市美術館:看畫、建築和地磚

4 thoughts on “旅想太多 | 2030的旅行想象(上):身入其境的虛擬旅行

  1. 我也覺得視覺以外的感官經驗才是旅行最不可或缺的經驗。之前在迪士尼樂園的Avatar世界旅遊體驗有一點點接近AR, 明明人騎在固定於地上的Banshi(Avatar電影裡的一種座騎動物),卻可以體會到從懸崖俯衝到海面時心臟快跳出來的刺激,跟撲面而來的海水味與濕氣。不知道這種技術什麼時候才能普及到家家戶戶🤣

    1. 或許AR會很快普及化呢!希望不用等那麼久,除了提升虛擬旅遊體驗,可能還會對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哈哈!

  2. 我也覺得視覺以外的感官經驗才是旅行最不可或缺的經驗。之前在迪士尼樂園的Avatar世界旅遊體驗有一點點接近AR, 明明人騎在固定於地上的Banshi(Avatar電影裡的一種座騎動物),卻可以體會到從懸崖俯衝到海面時心臟快跳出來的刺激,跟撲面而來的海水味與濕氣。不知道這種技術什麼時候才能普及到家家戶戶🤣

  3. 我也覺得視覺以外的感官經驗才是旅行最不可或缺的經驗。之前在迪士尼樂園的Avatar世界旅遊體驗有一點點接近AR, 明明人騎在固定於地上的Banshi(Avatar電影裡的一種座騎動物),卻可以體會到從懸崖俯衝到海面時心臟快跳出來的刺激,跟撲面而來的海水味與濕氣。不知道這種技術什麼時候才能普及到家家戶戶🤣

Comments are closed.

error:
GO OUT WALK 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