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 巴黎 -走在塞納河畔,發現的巴黎冷知識

離開老佛爺商場後,我和Uli在附近的其他景點走馬看花,一路經過了巴黎歌劇院馬德萊娜教堂協和廣場

朝着盧浮博物館南邊的出口處就是通往藝術橋(Passerelle des Arts)和左岸的一個絕美之徑。入口雖處不大,但卻裝下了藝術橋延伸至法蘭西學會的景色。我們沿着塞納河旁的走道,途徑藝術橋 ,據說這座橋有時還會成為藝術展覽的地點。

而使得這座橋名聲大噪的莫過於早已被“卸裝”的愛情鎖。以往,許多情侶都會把鎖掛在橋上的護欄上,再把鎖匙丟進河裡,象徵兩人永浴愛河,一輩子都不分開。在2014年,橋上欄杆不堪無數愛情鎖的重量而倒下,那次以後愛情鎖的盛景不復存在。

難道這就是這時代的“愛情”寫照嗎?山盟海誓的連接,反倒成了擊垮愛情的累贅。現在的情侶,要的是自由,彼此成就,一起進步。這橋的存在,像極了愛情,把相隔在兩岸的戀人,連接了起來,而在橋的中央往東的方向,就是周杰倫的《告白氣球》MV里出現的景色。

愛情鎖的盛景已不復存在。

其實當下的我對浪漫(羅曼蒂克主義)的橋段,沒有太深的感觸,而最讓我喜出望外的,反倒是接下來從沙發主Uli的分享中,得知的一些關於巴黎的冷知識。

巴黎冷知識 1: 周杰倫《告白氣球》里歌詞“左岸”咖啡有什麼緣由?

巴黎的區分受地理、歷史和沿河發展影響,沿着塞納河從東向西穿過了巴黎首都,把靠河以北和南的土地分為左岸和右岸。左岸,指的是塞納河畔以南的位置,而右岸則是河畔以北的部分。

上一篇,我曾提起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里出現的各種經濟區域、老佛爺百貨商場、香榭麗舍大街、埃菲爾鐵搭、巴黎哥劇院都位於巴黎右岸。右岸是以奢侈生活和商業主義為核心的經濟區域。而左岸則是文化知識的聚集處,有着三所大學、各種書店、出版社,是大量知識分子出沒的地方,也使得左岸的文藝氣息非常濃厚。這兩岸截然不同的文化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走一個城市,看不同的兩岸,過一道橋,又是不同的文化色彩,這就是巴黎的特色。

而如果你喜歡文藝氣息,或喜歡在旅途中慢行,想找個咖啡館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喝一杯咖啡度過個下午,那左岸想必是你的不二選擇。

巴黎冷知識 2: 巴黎20個區份 (Arrondissement)和零點坐標 (Point Zero)

巴黎一共分成了20個區份,而每個區份都有自己的區政廳,第一區里有着皇室宮殿和盧浮博物館,而接下來的每個區份都是按着順時針排列命名的。我曾經到過越南胡志明市背包旅行,那時候就對胡志明市的郡(District)感到非常新奇,原來這也是受法國殖民影響,同巴黎的區份一樣,排列越前的區份就越靠近市中心。

我和Uli走到巴黎最著名的巴黎聖母院(Saint-Michel Notre-Dame),在聖母院前的廣場擠滿了各國的遊客,還有一條長長的隊伍等着進入聖母院參觀。Uli在廣場里低着頭,似乎掉了什麼東西,不斷地低頭找着,對於巴黎治安問題早有聽聞的我,此時提起萬分的警備之心,把雙手都放進了口袋,以防被扒手有機可乘。

對着一臉茫然不知情況的我,Uli說:“哈哈哈哈,我找到了!快,沒人發現(他們只管排隊進聖母院),你快站到這中間,我幫你照相!如果你來了法國沒踏過這銅板,你就白來了!”

原來,在巴黎聖母院前的廣場的地板上,有一塊印着零點(Point Zero)的銅板,那是巴黎市的中心點更是法國高速公路的零公里坐標。當時Uli還要我拿出硬幣丟在銅板上許願。據說若曾站在銅板上,以後一定還會再訪巴黎!

巴黎冷知識 3: 烙印着上一代巴黎人刻苦銘心的年份 —— 1910

走在塞納河畔旁邊的步道,不難發現停泊在岸邊的漁民和常年居住在船上的巴黎市民。我們沿着步道,穿梭了在許多鏈接左岸和右岸的橋底,Uli突然停在一座橋前指着寫在牆上不同的年份,問我能否猜猜那是用來標記什麼的?

岸邊有着常年居住在船上的巴黎市民。

1910年,巴黎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災,雨後洪水湧入巴黎,幾天連夜不停的雨水導致水位漲到接近9米,巴黎四分之一的建築被淹沒,超過20萬市民受災,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的人民傷亡,但對於當時世界最現代化的城市,這水災照成的物質損失可算是非常嚴重。

有別於其他在我身高能觸及的年份,寫在牆上最高的年份——1910,那是上一代巴黎人刻苦銘心的年份;是當年塞納河的水位之高。

巴黎冷知識 4: 反恐襲最佳方法,再簡單不過

2015年,巴黎經歷恐怖襲擊,至少超過100人在襲擊中遇難,而恐襲後10天,警方在垃圾桶里發現一個疑似裝置了炸藥的褲帶。後來,巴黎市政府就把安置在街頭的金屬垃圾桶撤換成現有的透明塑料袋裝置。

走在巴黎街上,不難發現到處都是為放置垃圾塑料袋而安裝的綠色鐵圈(或近年改版的框架),丟在塑料袋裡的垃圾一目了然,即使恐怖分子把炸藥丟進塑料袋裡,也很容易被人來人往的市民發現。

若Uli不說我還真沒發現,在任何城市裡最多卻不顯眼;沒人喜歡卻滿街都是的竟然是——垃圾桶。姑且巴黎市政府這樣的垃圾處理方式多多少少影響了市容,但這再簡單不過的裝置,也好過外表美觀卻充滿安全隱憂的垃圾桶。省去了清理和更換新垃圾袋在垃圾桶里的步驟,我想,最高興的應該是街上勤勞工作的清道夫們。

後記:

第一天在巴黎徒步之行,我跟着Uli走了近10公里,若這一趟沒有寄宿在Uli家裡,我想至今我都不會知道這些關於巴黎的冷知識。旅行的方式很多,可以輕描淡寫、走馬觀花、或我向來習慣的的漫無目的。

因為遇見了這位沙發主,讓我體驗了一場有深度、有內涵的旅行。我在他家寄宿日子只有三天兩夜,但是對巴黎的回憶卻是歷歷在目。一座在我造訪之前沒有太多憧憬的城市,因為這場友誼,成了我留戀和造訪兩次的歐洲城市。

想知道當晚,我和Uli走了什麼地方,我的第二次造訪巴黎之遊記,記得留守接下來的更新!

更多近期小編推薦文章:

One thought on “法國 | 巴黎 -走在塞納河畔,發現的巴黎冷知識”

Comments are closed.

error:
GO OUT WALK 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