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哪裡 | 麻坡:走在後巷,看美麗的家鄉

麻坡是我的故鄉,從小在這裡長大,由於長期在新加坡工作,我已經好久沒有走在麻坡街道。自從疫情以後,每次一回到麻坡,我總是喜歡開着爸爸的老舊摩托車到處游車河。我喜歡這座小城的慢節奏,街邊的老店、店裡的人、熟悉的場景總是讓我有莫名的歸宿感。

“青春無罪”是這輛Yamaha Sport 100摩托車的名號

記得以前在吉隆坡求學,每當回到麻坡時,只要經過麻坡大橋,隨着橋的上坡路就會見到交通燈前四個顯眼的“MUAR”馬來文字母裝置,只要繁忙時間進入大馬路時必會遇上塞車。更小時候,我記得大橋前還放了一座巨大型榴蓮裝置,因為麻坡是馬來西亞榴蓮盛產地之一,所以設立了如此裝置成為地標。

每一次回家,很多的記憶總是會浮現在腦海里。很多人說這是一片正在老去的香妃城,然而疫情以後我每一次的“回家一趟”,總是會發現一些新鮮的事物,其實這裡處處都有驚喜,後來我發現這裡並沒有老去,只是大家似乎比較習慣低調做事,喜歡低調做人。

市區後巷計劃:我的家鄉,如此美麗

記得幾年前,在麻坡市中心因為修建人行道,有些街坊市民都覺得路變窄了、停車位也變少了,造成了許多的不便。反觀幾年以後,如此的聲浪似乎早已不在。很多時候,改變是好的,人需要的是時間去接受和包容。現在麻坡市區的市容不斷地提升,路人也多了,走在街道上感覺也安全舒適多了。這座小城那麼美麗,容得下一切的美好,怎麼能少了能讓人放下腳步,細細欣賞她美麗的人行道呢?

就在上個月回家時,吃了早餐後,從咖啡店裡準備開着“青春無罪”回家時,被咖啡店對面剛剛粉刷好的後巷給吸引了目光。於是,我沿着巷子一路穿梭,被眼前煥然一新的小巷給驚艷了!我心想,我的家鄉,竟然如此美麗!我記得以往的後巷,都是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停滿了車子的小巷,裡頭也許有些陰暗,兩旁骯髒的溝渠,時而則有些店家上下貨物、堆積雜物,在這裡出現三兩隻老鼠、蟑螂,見怪不怪。

如今,麻坡市區的後巷經過了整修變成了乾淨和整潔的行人步道。我超愛一道粉色系的新粉刷和牆上冒出的一些小植物,沿着裂縫,落地生根,找到了繼續生長的理由。最美的是新粉刷掩蓋不了這道牆歲月的紋路,留着的有無修飾的斑駁和美麗的人們。牆上五顏六色的壁畫也是美的,但我更鐘意有生命的一些存在,還有發現一些生活小事以及衣食住行的一些小細節。

榜上有名:馬來西亞第一個增設實景壁畫的地方

走在後巷,看着牆上五顏六色的壁畫,不同的主題壁畫,如:麻坡美食、歷史建築、各族文化與卡通人物等,每一道的壁畫雖寓意不同,畫風有異,但都不失凸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元素。眼前各種立體裝置、3D壁畫以及人行道、排水道基建的提升,促使這裡成為一個適合散步與拍照打卡的景點,我不禁被這些義工、藝術家和地方政府共同付出的努力感到非常欣慰。更讓我感到意想不到的是麻坡後巷計劃里增設的實景壁畫(Augmented Reality Mural)成功列入大馬記錄大全 (The Malaysia Book of Records)。

只要按照壁畫旁的告示版,下載一個運用程序,便能用手機掃描並解讀壁畫的各種簡介。這讓我不得不放慢腳步想邊走邊看,邊看邊學。曾經無人問津的後巷,如今已搖身一變成了戶外博物館。現在的一輩(包括我自己),應該都不會知道麻坡在19世紀末是有火車運作的,而且是當時馬來亞半島繼太平後,最早以火車鐵路銜接的城市之一。沒有走訪這個後巷計劃,掃描了實景壁畫,我想我這個道道地地的麻坡人也許都不會發現這塊土地的一些歷史事迹。而至於其他的壁畫,還有深藏在它背後的各種故事,我期待往後每一次回家的日子慢慢解鎖,想必也得走個幾回才能看得完。

我們必須開始,才來慢慢變好

我還發現在二馬路觀音廟旁的後巷修建也馬不停蹄地進行着,牆上開始描繪着嶄新壁畫的輪廓,但還未上色。在新舊交替之間,改革和保存都缺一不可,而賦予這原本醜陋不堪的後巷新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絕對是好的開始。

法國巴黎即將在2024年禁止私人車輛駛入市中心,並將部分路段改造成園區和腳踏車道,以打造一個更環保的綠色都市。難以否認馬來西亞的交通系統以及各大城市鏈接,市區內公交涵蓋率確實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但這一次回去看着如火如荼的後巷計劃後,我不得不說:我們真是在進步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麻坡曾被遴選為東盟國家最乾淨的旅行城市也絕對不是徒然的。假如你從未造訪如此美麗的後巷計劃,接近這淳樸小城之美,歡迎你嘗試了各種美食以後,一定要到這裡逛一逛!

*本文寫在2022年8月初,截稿之時觀音廟附近的工程已竣工。

更多近期相關遊記:

error:
GO OUT WALK WALK